1.1.1 蓄能器的安裝
(1)蓄能器安裝前的檢查
①產品是否與設計規(guī)格型號相同
②充氣閥是否緊固
③有無運輸過程中造成影響使用的損傷
④進液閥進液口是否堵口好
(2)蓄能器安裝的基本要求
①蓄能器的工作介質的黏度和使用溫度均應與液壓系統(tǒng)工作介質的要求相同。
②蓄能器應安裝在檢查、維修方便之處。
③用于吸收沖擊、脈動時,蓄能器要緊靠振源,應裝在易發(fā)生沖擊處。
④安裝位置應遠離熱源,以防止因氣體受熱膨脹造成系統(tǒng)壓力升高。
⑤固定要牢固,但不允許焊接在主機上,應牢固地支持在托架上或壁面上。長度外徑比過大時,還應設置抱箍加固。托架主要用于從下方承受蓄能器(垂直安裝、油口向下)的重量,抱箍主要用于防止蓄能器的搖擺晃動。專用的皮囊式蓄能器托架及抱箍一般都帶有橡膠墊和橡膠護套。托架及抱箍均可自制,托架平板中央的開口應大于油口并小于蓄能器外徑,囊式蓄能器托架平板中央開口最好加橡膠墊圈,抱箍要求不高時可以采用普通的U型抱箍。
⑥囊式蓄能器原則上應該油口向下垂直安裝,傾斜或臥式安裝時,皮囊因受浮力與殼體單邊接觸,將有妨礙正常伸縮運行、加快皮囊損壞、降低蓄能器機能的危險。因此一般不采用傾斜或臥式安裝的方法?;钊叫钅芷鳎瑧獓栏癜凑沼涂谙蛳麓怪卑惭b;臥式安裝時,活塞的重量使密封件在側壓下加速磨損;臥式安裝或者油口向上安裝時,流體內的雜質容易沉淀累積,將磨損缸體內壁及密封件,嚴重影響密封性能。如有自己加工的連接短管等,要保證其清潔,不攜帶金屬碎屑;安裝過程的各階段,要防止灰塵等固體顆粒進入蓄能器內部及管路。系統(tǒng)在檢測、充氮前要將充氮裝置用酒精洗干凈,檢查各閥口是否有碰傷、劃痕,各密封裝置是否有損壞,一旦發(fā)現(xiàn)及時更換和修復。
⑦在泵和蓄能器之間應安裝單向閥,以免在泵停止工作時,蓄能器中的油液倒灌入泵內、流回油箱,發(fā)生事故。
⑧在蓄能器與系統(tǒng)之間,應裝設截止閥,此閥供充氣、調整、檢查、維修或者長期停機使用。最好使用專用蓄能器安全閥組(又叫蓄能器安全閥塊,一般由截止閥、安全閥、卸荷閥等一體集成)。
⑨蓄能器裝好后,應充填惰性氣體(如N2)嚴禁充氧氣、氫氣、壓縮空氣或其他易燃性氣體。
⑩蓄能器是壓力容器,裝拆和搬運時,必須先放出內部氣體。
1.1.2 蓄能器的維護檢查
蓄能器在使用過程中,需定期對氣囊、密封件進行氣密性檢查。對于新使用的蓄能器,第一周檢查一次,第一個月內還要檢查一次,然后半年檢查一次。對于作應急動力源的蓄能器,為了確保安全,更應經常檢查與維護。
蓄能器充氣后,各部分絕對不允許再拆開,也不能松動,以免發(fā)生危險。需要拆開時應先放盡氣體,確認無氣體后,再拆卸。
在有高溫輻射熱源環(huán)境中使用的蓄能器可在蓄能器的旁邊裝設兩層鐵板和一層石棉組成的隔熱板,起隔熱作用。
安裝蓄能器后,系統(tǒng)的剛度降低,因此對系統(tǒng)有剛度要求的裝置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程度。
在長期停止使用后,應關閉蓄能器與系統(tǒng)管路間的截止閥,保護蓄能器油壓在充氣壓力以上,囊式蓄能器使氣囊不靠底,活塞式蓄能器使活塞不靠底。
蓄能器在液壓系統(tǒng)中屬于危險部件,所以在操作中要特別注意。當出現(xiàn)故障時,切記一定要先卸掉蓄能器的壓力,然后用充氣工具排盡膠囊中的氣體,使系統(tǒng)處于無壓力狀態(tài)方可進行維修并拆卸蓄能器及各零件,以免發(fā)生意外事故。
1.2 蓄能器的充氣
參照設備使用說明書充氣壓力要求。
1.2.1 充氣方法
(1)常用充氣方法
一般可按蓄能器使用說明書以及設備使用說明書上所介紹的方法進行。常使用充氣工具向蓄能器充入氮氣。
蓄能器充氣之前,使蓄能器進油口稍微向上,灌入殼體容積約1/10的液壓油,以便潤滑,將充氣工具的一端連在蓄能器充氣閥上,另一端與氮氣瓶相接通。
打開氮氣瓶上的截止閥,調節(jié)其出口壓力到0.05~0.1Mpa,旋轉充氣工具上的手柄(擰入閥桿),徐徐打開蓄能器充氣閥閥芯,緩慢充入氮氣,就會慢慢打開裝配時被折疊的氣囊,使氣囊逐漸脹大,直到菌形閥關閉。此時,充氣速度方可加快,并達到所需的充氣壓力。切勿一下子把氣體充入蓄能器,以避免充氣過程中因氣囊膨脹不均勻而破裂。
活塞式蓄能器同樣也應該緩慢地逐步充入氮氣。充氮完畢要先擰出充氣工具閥桿(關閉蓄能器單向充氣閥),再關閉氮氣瓶。
若蓄能器充氣壓力高時,充氣系統(tǒng)應裝有增壓器(比如帶有增壓器的充氮小車),此時,將充氣工具的另一端與增壓器相連。
充氣過程中溫度會下降,充氣完成并達到所需壓力后,應停20分鐘左右,等溫度穩(wěn)定后,再次測量充氣壓力,進行必要的修正,然后關閉氣閥,卸下充氣工具。
如果充氣時的溫度T1和使用時的溫度T2差異較大,請一定要考慮不同溫度下的壓力的變化(理論上的充氣壓力是指使用條件溫度下流體端口未加壓時的蓄能器內部氣體壓力),應按照公式P01×T2 =P02×T1計算;如,使用時溫度高于充氣時溫度的,預充氣壓力應相應降低一些;否則可能引起蓄能器失效或者減短使用壽命。
蓄能器充氣24小時后需檢測,在以后的使用中也需定期檢測,查看蓄能器是否漏氣。
1.2.2 蓄能器充氣壓力的檢查
檢查充氣壓力的辦法有以下幾種。
①檢測時,按圖所示的蓄能器壓力檢測回路,連接在蓄能器進油口和油箱間設置截止閥1,并在截止閥1前裝上壓力表,慢慢打開截止閥1,使壓力油流回油箱,觀察壓力表,壓力表指針先慢慢下降,達到某一壓力值后速降到0,指針移動速度發(fā)生突變時的讀數(即壓力表值速降到0時的某一壓力值),就是充氣壓力。
②利用充氣工具直接檢查充氣壓力,但每檢查一次都要放掉一些氣體,對于容量較小的蓄能器將會造成較大影響。有人將壓力表接在蓄能器的充氣口來檢查充氣壓力,系統(tǒng)工作時頻繁的劇烈壓力上升下降和壓力波動會使壓力表指針劇烈擺動,這是不恰當的。
③借助放油檢查充氣壓力:利用蓄能器的進油口和油箱間油路上的截止閥,以及截止閥前的壓力表,或在油路中利用各測嘴外接截止閥和壓力表。檢測時,慢慢打開截止閥,使壓力油流回油箱,壓力表指針是慢慢地下降,達到某壓力值后急速降到零,這個位置壓力表的讀數就是蓄能器的充氣壓力。
④同樣利用方法中的截止閥和壓力表。先打開截止閥,讓系統(tǒng)壓力先降到低到零。關閉截止閥,啟動泵,系統(tǒng)壓力會突然上升到某一值后緩慢上升,這個位置壓力表的讀數就是蓄能器的充氣壓力。
⑤在有些機組上,在較重要蓄能器的充氣閥上裝有壓力傳感器,以對蓄能器的充氣壓力進行實時監(jiān)測。
除定期檢查蓄能器充氣壓力外,在運行維護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下列現(xiàn)象應檢查蓄能器的充氣壓力。
①在執(zhí)行機構沒有動作的情況下,液壓泵動作頻繁。
②小行程執(zhí)行機構每動作一次,液壓泵均啟動一次,且每次啟動時間均很短。
③測試泵的啟停壓力時,泵的啟動壓力和停止壓力差值很大,遠超過規(guī)定值,并且泵在工作過程中,壓力上升很快。
④執(zhí)行機構響應速度變慢。
對于壓力不足或為零的蓄能器應補充充氣至規(guī)定壓力,對充不進氣或充氣時氣體從液壓系統(tǒng)油箱溢出的蓄能器,其皮囊、密封件或隔膜已經損壞。囊式蓄能器可更換皮囊后繼續(xù)使用,活塞式蓄能器可更換密封件繼續(xù)使用,隔膜式蓄能器只能更換新的蓄能器,且隔膜式蓄能器壽命較短。
1.3 蓄能器皮囊更換
設備停機,通過控制面板球閥,對蓄能器進行泄壓,打開蓄能器放油閥放盡內部存油。用充氮工具放盡蓄能器氮壓。擰開蓄能器排油螺栓檢查內部是否有存油。?
拆開蓄能器下部油管接頭,松開蓄能器支架夾頭,將蓄能器吊下,平穩(wěn)放置在膠皮上。取下接頭密封件O型圈,用絲綢包扎蓄能器接頭及油管接頭,松開充氣頭處并緊螺母。?
松開裝在蓄能器上的接頭,擰松并取下并緊螺母,輕輕敲動襯套環(huán)并取下。把菌形閥推進殼體內,取下O形橡膠圈、擋圈和支撐環(huán),取出膠托和菌形閥,拉出皮囊。
檢查皮囊式蓄能器各密封件是否完好(密封件有磨損、變形更換密封件。皮碗無磨損變形、老化,否則更換。建議在換皮囊時更換全部密封圈)。清洗檢查蓄能器內壁(內壁無油污,無毛刺、疤痕)。
裝復(對損壞皮囊進行更換。注意:新皮囊充氣口處缺少O型圈需安裝)裝入皮囊,將充氣閥座從殼體小口拉出,并用并緊螺母固定。裝入菌形閥,膠托、支撐環(huán)(注意:支撐環(huán)應裝在膠托相應位置)。?
把菌形閥拉出,膠托、支撐環(huán)剛好封死殼體大口。在支撐環(huán)與襯套環(huán)間的接縫內裝入O形橡膠圈和擋圈,裝上襯套環(huán)及并緊螺母,在充氣閥座上裝上充氣閥(注意紫銅墊片的清潔度)。裝上螺堵(注意菌形閥應緩慢向外移動,檢查有否漏點。按規(guī)定壓力對皮囊進行充氮,檢查皮囊是否有沙眼,漏氣現(xiàn)象.(用肥皂水檢查,如有漏氣,更換密封件)。
最后總結一下:
日常檢查內容——蓄能器底部接頭是否有漏油現(xiàn)象;蓄能器皮囊是否有漏氣現(xiàn)象。(注意一點,不能從控制室內壓力表查看蓄能器保壓性能,因為從蓄能器到控制室內還有很長一段的液壓管路和接頭,泄漏點太多)
日常保養(yǎng)內容——蓄能器補壓,最少三個月一次。
日常維修內容——蓄能器皮囊更換,皮囊的壽命一般在兩年左右,如果油液保持清潔度較高,使用三年以上也沒有問題,如果油液清潔度較差,一年一換的也大有人在,建議在更換皮囊的同時把全套密封也換掉。